人们在户外进行体育运动时,特别是在南方从事长距离徒步之类大运动量运动时,由于肌肉紧张的活动,体内代谢热大量排出,使体温上升,,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,将通过排汗把多余的热散发出体外。据科学研究,当人体经过2小时紧张运动后,体内要失去2.5升的水分,当人体大量流汗丧失过多的水分和盐分时,会使血液变浓,沾滞性增加,脉搏加快,体温增高,身体产生口干、口渴、无力感,甚至出现肌肉痉挛、代谢紊乱等现象,此时适当的补充水分和盐是很必要的。该如何补充水分? 1、应少量多次,每次100毫升为宜。饮水过多,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中,使血量增加,增加了心脏的负担,人体的渗透压降低,影响水代谢,使水分吸收速度变慢,再者,喝多排多,使得大量盐分流失,破坏血液中盐平衡,很容易增加身体的疲劳感,引起肌肉痉挛。 2、水的成分可以自行补充。一般在运动前可以按如下配方将水饮料备好:每1000毫升的凉开水中,加入食盐4克,葡萄糖100克和橙汁150毫升。这样既补充了水分,也补充了盐、葡萄糖和维生素,使体内水盐代谢平衡。 3、剧烈运动中或后,不宜大喝冷饮,使肠胃血管受到冰冷刺激,引起血管突然收缩,使胃部痉挛,胃痛,长期如此,会导致慢性胃病;再者,剧烈运动时,咽喉毛细血管出于扩张状态,突然受凉刺激,容易引起喉部发炎,咳漱症状。
发布时间:
2016
-
05
-
10
浏览次数:77
天地山川,奚足立法,然阴阳风雨晴晦关亲至巨,不可不知,今世之人多凭借气象部门预报而知晓,虽为方便,但亦有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获悉者,况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疏忽大意,一旦失去科技服务,既无依赖,又无丝毫自然常识,岂不困滞路途。乡间农夫腕无手表,可知一日时间;山林之人手无信息,善测天气变化:此依人不依物,依已不依他,实践经验使然。今为方便旅游者,特选择前人有验者集为一处,供参考。 1、清晨,太阳末出之前,看东方黑云,如鸡头、龙头、旗帜、山峰、车马、星罗,如鱼、如蛇、如灵芝、如牡丹,或紫黑气贯穿,或在日上下者,主当日有雨,多在13~17时。 2、夜晚,看月亮颜色,或青或红,主次日有雷雨。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,或大如车轮者(月晕),主来日大风。所谓"日晕则雨、月晕则风,何方有缺、何方有风"。又日"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",础润者,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,主不日有雨。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"暴热生风、管润生雨",即:突然暴热数天,一两日必有大风,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,擦去后仍渗出者,主一两日内有雨。 3、星光闪烁,必定风作。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~4小时。"天公作变,水面生靛",夏日水底生苔、水作靛青色,主有暴雨。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,主雨水将至。下雨时,泥腥味甚浓者,一二日内难晴。 4、阴历正月初七、初八,北...
发布时间:
2016
-
05
-
10
浏览次数:104
青藏高原因海拔高、空气稀薄,因而形成了以低气压、缺氧、低温、太阳辐射强、日温差大、大风、干燥等为显著特点的高原气候。从低海拔地区来高原的游客,由于气候等方面的积聚变化,超过了正常人机体自动调节的限度,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约60%-100%的人均发生急性缺氧反应或者疾病,其症状常见的有头痛、头昏、心慌、气短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、腹胀、胸闷、疲乏无力、口唇干裂、出现异常兴奋如酩酊状态,多言多语、幻觉、失眠等症状。 高原缺氧而表现出的种种症状,医学上称为高原适应不全症。有的是暂时性,只要适应一段时间人体机能即恢复正常,有的持续时间较长,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下无症状,3000米为反映临界高度。如预先采取预防措施,如随身携带氧气、药物或是提前几天适应高原环境,便可获得理想的旅游效果。(这方面旅游公司一般会做出安排,游客不必过分担心)。 海拔8000尺的高山﹐空气比地面稀薄﹐故此呼吸时身体能得到的氧气粒子减低了。为了弥补身体所需的氧气﹐呼吸会变得更快更深﹐心跳亦会随之加速﹐肺部微丝血管的血压也因而上升。身体需要时间去适应空气中氧气骤降的环境变化。登山速度过急会令身体对环境无所适从﹐并产生日连串的病征﹐就是我们常见的高山症。 高山症经常发生在从水平地方飞往高海拔地方的游客﹐当中不少发病者都是在下机后即刻架车或攀爬到更高的地方﹐可见身体对环境需时适应的重要性。所谓预防胜于治疗...
发布时间:
2016
-
05
-
10
浏览次数:82